亲爱的家长们,开学季又来了!这个时期,孩子们即将踏入新学期的校园,而骗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,瞄准了我们的钱包。今天,我要给大家揭秘一个让人防不胜防的诈骗手段——假老师混进家长群诈骗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,如何识破这个狡猾的骗局吧!
一、骗局揭秘:假老师混进家长群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家长群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。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混进家长群,以假老师身份进行诈骗。他们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段:
1. 扫描二维码加入家长群:骗子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班级群聊二维码,然后扫描加入。

2. 伪装成家长加入:骗子会先佯装家长加入班级群聊,收集群内班主任的头像照片、发布信息的规律等。

3. 变身假老师:在班主任上课或工作的时间,骗子利用收集到的信息,变身“班主任”,在群里发布收取学费、资料费等信息,并附上收款方式。

4. 同伙配合:骗子还会安排同伙在群内唱双簧,配合完成诈骗过程。
二、如何识破骗局
面对这种诈骗手段,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学会识破骗局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:
1. 核实身份:在收到任何缴费信息时,一定要通过电话、微信视频等方式核实班主任身份,切勿轻信。
2. 注意群内信息:如果发现群内有可疑信息,如频繁发布缴费信息、要求家长扫码付款等,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核实。
3. 加强群管理: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加强家长群管理,开启入群验证功能,实行实名制,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。
4. 提醒家长:班主任要定期提醒家长,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不明信息。
三、防范措施
为了防止假老师混进家长群诈骗,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:
1. 保管好班级群聊二维码:不要轻易将班级群聊二维码分享给陌生人。
2. 提高警惕:对于任何要求缴费的信息,都要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。
3. 加强家庭教育:教育孩子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,如姓名、学号、家庭住址等。
4. 及时报警:一旦发现被骗,要及时报警,并保存好相关证据。
四、案例分享
以下是一些真实的案例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:
1. 家长小李在家长群收到一条缴费信息,要求缴纳资料费。她通过电话核实后,发现班主任并未发布此类信息,于是及时报警。
2. 家长小王在家长群收到一条缴费信息,要求缴纳学费。她通过微信视频核实班主任身份后,发现班主任并未发布此类信息,于是避免了被骗。
通过以上案例,我们可以看到,只要提高警惕,加强防范,就能有效避免被骗。
五、
开学季,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谨防假老师混进家长群诈骗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成长环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