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,说胖东来超市竟然把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给停售了!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,咱们得好好来探究一番,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一、事件起因:品控标准之争

据传,胖东来突然停售伊利和蒙牛的牛奶,是因为两家企业的产品在品控标准上存在分歧。有网友爆料,伊利和蒙牛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胖东来自有品牌德丽可兹系列,这让消费者对这两款热销牛奶的品质产生了质疑。
二、渠道博弈:零售终端的权力觉醒

其实,这场牛奶下架事件,不过是零售业新旧秩序更迭的缩影。近年来,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,零售商开始觉醒,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品牌商的“搬运工”,而是开始打造自有品牌,提升产品品质。
胖东来作为国内知名零售企业,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拓展自有品牌业务。据公开数据显示,胖东来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已达30%,100多个SKU贡献11亿销售额。此次停售伊利和蒙牛的牛奶,或许正是胖东来在自有品牌战略上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三、利润重构:从搬运工到造物主

在传统零售模式中,零售商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品牌溢价,而此次停售伊利和蒙牛的牛奶,胖东来或许正是想通过打造自有品牌,跳过品牌溢价,直接触达消费者,从而实现利润重构。
四、品类革命:从货架填充到爆品制造
胖东来的商品开发逻辑堪称爆品流水线,精准狙击溢价品类,如白酒、茶叶等价格虚高领域。同时,大众产品极致升级,如将豆芽细分为4个品类,将月饼做成社交货币。场景化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,如DL精酿啤酒搭配定制酒杯,将快消品变成生活方式。
五、消费者:用钞票投票
这场牛奶下架事件,早已超越了商业竞争,演变为全民参与的品质启蒙运动。消费者用钞票投票,选择支持品质更高的产品。据报道,胖东来自有品牌DL精酿啤酒单日卖出1.4万件,大月饼年销预估破5亿。
六、信任重建:从三聚氰胺到体细胞数
中国乳业曾因三聚氰胺事件陷入信任危机,而此次胖东来对伊利和蒙牛牛奶的品控标准,恰好踩中了消费者痛点。据调查,72%的受访者表示更相信第三方检测,DL品牌复购率达68%,远超行业均值。
七、消费平权:破除品牌迷信
当消费者发现,原来高品质的牛奶并不一定要依赖伊利和蒙牛这样的品牌,他们开始破除品牌迷信,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。这场牛奶下架事件,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。
胖东来停售伊利和蒙牛的牛奶,背后是一场关于标准、利润与信任的零售暗战。在这场战争中,消费者成为了最终的赢家,他们用钞票投票,选择支持品质更高的产品。而伊利和蒙牛,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策略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